黛妃书屋 - 言情小说 - 琵琶弦上说相思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7

分卷阅读27

    佛诵经,在陈光义出远门时打理家中事务。听闻儿子从秦淮接了一女子回府,心中倍感震惊与不悦,对将入门的秦照碧无甚好感。但听喜脉一事,终于将锁了几日的眉头舒展一些,对儿子道:“让她先住下,名分的事不着急。”

陈光义自然不敢违背母命,又怕伤照碧的心,只得支支吾吾、隐隐晦晦说了几句,秦照碧的心玲珑七窍,立马就明白其中缘由,也豁然说自己并不在意。

于时眉头紧锁、欲言又止的陈光义才支吾道:“先前平南侯爷本要招我入赘,只是小郡主早年夭折才作罢。无姻亲之缘也该有知遇之恩,若是知道我这就娶了旁人,侯爷表面不说心中定然不悦……碧儿,为这知遇之恩,可否委屈你,这正位便留给郡主在天之灵罢,我此后不再娶妻了。”

秦照碧心中虽有委屈不悦,但陈光义的话合情合理,她无话可说,只得装作体贴的样子附和。她心里也明白,陈光义此等在士人面前有些许名望的人,若是突然娶了秦淮河出身的风尘女子,传出去该多损名节。便径自改了名姓,唤作“徐庄如”,一听倒有些良家闺秀的样子,撤下锦衣,日日素装淡容。陈光义对此颇为满意。

二人平日倒也无甚口角,和睦相处。

可有一日秦照碧在陈光义书房中品赏佳画,瞅见壁上挂着一幅字,大大写了个“忠”字,笔力遒劲,落款在泰昌元年仲秋,落款人乃王允逸,思来想去也不曾记得当世有如此个书法家,再看题字,倒也平实得很,不像是出自大手笔。

照碧疑惑不解,陈光义书房中的题字个个出自有名有姓的行家,偏偏这个平平无奇还视若珍宝般供在壁上,如此醒目。

待陈光义回府,按捺不住好奇心询问,陈光义颇为得意道:“那副啊,乃是神宗朝宫内昭忠王公公所题,他老人家一生忠心耿耿,为朝臣所敬佩,我当时好不容易才能请他题个字。”

他没留意照碧的脸自打他才开口说话就阴沉下来,继续道,“当年若不是王公公内外周旋,泰昌帝也难以顺利即位。可贵他身为宦官,谨守本分同时又能直言进谏,可惜的是……”

“够了!”

陈光义被她突来的怒喝一惊,惊愕地才发现她双眼如刀地瞪着他,苍白阴沉的脸上似怒似脑,不禁感到疑惑不解。

她深吸一口气,强作镇静:“我不喜欢阉人。”

陈光义尴尬解释道:“王公公是阉人不假,但他不是阉党一派,他是个正直……”

“阉人就是阉人!”照碧终究控制不住,怒喝道,“他再怎样也是阉人!”

陈光义生怕她气过头会动了胎气,连忙宽慰道:“好好好,你别生气了……这样吧,我以后不会让你看到这幅字了,我也不提了。”

陈光义将那副“忠”字妥善收进柜中,半天也没想明白为何秦照碧对阉人这么厌恨。或许阉党横行之时受过什么刺激,他内心深感内疚,悔恨自己这么懵懂地揭了心爱之人的伤疤。

崇祯二年正月,阉党逆案余党或斩或流放或充军,大快人心。

原本冰冷的寒冬也因此热血沸腾而灼热起来。

可偏偏此间,秦照碧不知为何久缠噩梦,闭眼不久就能见玉宇琼楼当年红绸交错的大堂,檀色背影倚在栏杆旁,自饮自酌,回头时一双凤眼微眯,如利刃般刺向她。或是清幽的夜里,静谧的荷塘中荷影错杂幽暗,突然一个暗红色的身影自荷叶中飞出,直直地朝她撞来。

这段日子陈光义几乎每晚都会被她吵醒,看她满目惶恐,面无血色,里衣被冷汗浸湿,询问又默不作声,只道是噩梦。

终有一日,暗觉不对劲,思索着请个郎中来瞧瞧,可当夜便听到她从梦靥中惊醒,一脸惊恐地喊道:“蛇!蛇!”之后便昏死过去。郎中赶来,也无力保腹中骨rou,她脸色消沉躺在床上,浑浑噩噩。

陈老夫人见此,嫌恶又无奈道:“定是把那地方沾染的晦气带来了,快去请个法师看看。”法师请来,只说,怀胎时阴气重,今年京师杀戮也重,又恰逢蛇年,邪蛇作祟,于是作法驱邪,才略显安定。陈光义心中内疚悔恨,若他早些反应,也不至于骨rou不保。

也不知是否真应了法师的话,邪蛇作祟,京师杀戮重而厉鬼不散,当今天子即便励精图治,也难以抵抗天命。

崇祯二年依旧是天灾人祸的一年,先有陕西延安府□□,再有起义军日盛,紧接着是金兵攻入龙井关,蓟州被围,京师戒严,遵化之战全军覆没,城破失守,本不该有此结局,究其原因,竟是援兵内部军饷告急,军队发生哗变,剽略百姓。

种种迹象都在传达一个信息,人们心中不言而喻:回天无力。

军饷告急,圣上察国库空虚,下旨征朝臣纳捐,秦照碧将首饰典当的银两全交给陈光义,吃惊的是十日后朝臣所捐却寥寥无几。

直至年末,民间自发开展纳捐,这才筹集紧缺的军饷。

终于可以松口气。

☆、【第八章】胡马窥江,新亭对泣(2)

外头荒凉萧瑟,京师百川楼内却是另一幅光景。

百川归海,来此不论八方,俱为同道中人。清高文雅的士人门总爱在凡尘喧扰中开辟一方净土,以彰显自身的不流尘俗。

于是百川楼中最大的“天”字号间总被士人所占据。

清茶檀香,丝竹清音,可谓宁静致远。

满座衣冠胜雪,谈吐自有清言。

众人安静听曲,翘首以待,不过是为等待名望出众的儒士陈光义。彼时他缓缓登上楼梯,从容不迫,身携素衣女子,面若芙蓉,有人已经迎出雅间,款款作揖。

“陈大人可算来了。”

“诸位久等,陈某有愧。”

“大人德高望重,我等仰慕许久,自当恭候。这位是……?”目光纷纷落在陈光义身后的素衣女子身上。

陈光义谦笑道:“这位是内子,她略懂文墨,也想领教诸位士子的才情。”

领头的那位士子道:“大人面前我等岂敢班门弄斧?文门同风,令夫人定才情过人。请。”

照碧款款福身,仪态端庄。

那位士子也作揖谦谦回礼,却瞥见她的一双天足,心中不由疑虑大起,但顾及礼数,只可先按压在心。

照碧却敏感地从他身形的一顿中感知到他的错愕,明白了其中缘由,不由得内心忐忑,强按住双脚后缩的冲动。

陈光义却毫无察觉,作揖道:“陈某代拙荆谢过。”

待进了“天”字间,清幽沉雅的气氛却没能使照碧的心平静下来,相反,更加忐忑不安。她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在无时无刻地盯着她,用心捕捉她每一丝举动上的差错。她像绷直的木板,小心翼翼地跟在陈光义身后。